哪吒是我国人十分了解的神话人物,但说起他的故事,却有许多不同的版别。在古代,人们比较熟知的哪吒故事出现在《西行记》和《封神演义》中,而新我国建立后,周楞伽先生写了一本书,就叫《哪吒》,为哪吒编写了独立的英豪故事。
作者:李天飞
现在,人们最了解的哪吒“标准像”是:手挺火尖枪、脚踏风火轮,身佩天地圈和混天绫。可是,哪吒一向便是这样的打扮吗?细心比照历代哪吒的形象,就会发现有许多不相同的当地。
哪吒的身世之谜
众所周知,哪吒的父亲是李靖,而李靖这一人物源于印度释教中的毗沙门天王。毗沙门天王传入我国后,在我国民间故事里分化成两个人物:一个是天宫的托塔天王李靖,一个是北天门的多闻天王。而佛经里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哪吒,就成了李靖的孩子。
哪吒原本既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,又是他的护法神,他的形象就不是现在心爱儿童的姿态,而是长着“恶眼”,“昔防援国界,奉释教敕,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随天王”“尔时那吒太子,手捧戟,以恶目睹四方”。(《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》)和尚不守戒律,哪吒会用金刚棍敲他们,由此可见哪吒是一位“恶神”,而不是儿童。
除了释教源头,哪吒身世与道教也有极大联络。明代小说《封神演义》里关于哪吒的故事情节,比如肉球出世、伐纣前锋,乃至寻父报仇等等,其实并不是哪吒独有的身世,而是和道教太岁神殷郊的故事产生了穿插。
《封神演义》自有一套传承系统,它的前身是元代的一部封神故事《武王伐纣平话》。这里边还没有哪吒的故事,而伐纣的先行官是“殷交”,也便是后来的太岁神殷郊。据《武王伐纣平话》记载,殷交是纣王的儿子,却被纣王虐待,逃出王宫,躲过了追兵,在浪子神庙里遇到了浪子神,颁发他百斤大斧和一身神力,命他破纣的时分做先行官。后来武王伐纣,殷交来投靠。一路上以前锋的身份斩关杀将,最终杀死纣王的也是殷交——他用大斧砍去了亲爹的头。
所以,在前期封神故事里,殷交的位置十分高,能够说是西岐这边的榜首战将。可是可能是出于“孝道”的原因,在《封神演义》里,殷郊被设定成反面角色,给西岐制作了许多费事,而伐纣先行官的身份则转到了哪吒身上,在书中屡次提及。如第十三回中,哪吒就说:“师父说我做先行官,破成汤全国。”因而,哪吒从一出世就注定了先行官的宿命。
哪吒不光和殷郊身份堆叠,连许多故事都是堆叠的。例如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里记载殷郊也是“肉球包裹”而诞生。此外,殷郊又叫“金哪吒”,道教经书里说他是“孩儿面”,正阐明二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络。至于二者谁先谁后,现在不能下判别,由于肉球身世是一种类型性的故事,《佛国记》就有记载,《五代史平话》的黄巢、汉文帝、真武大帝、华光天王乃至陈抟老祖,都有相似的传说。
混天绫原是释教法器
在《封神演义》里,哪吒的法宝有火尖枪、风火轮、金砖、九龙神火罩等。不过,了解哪吒故事的读者都知道,哪吒原本出世在海滨,后来又现出莲花化身,原本和“水”有极大的联络,为何拿的都是与“火”相关的法器呢?
其实,只需与稍早一点的《西行记》比较,就能理解个中微妙。《西行记》里的哪吒并没有那么多和“火”有关的法宝,他的首要武器是斩妖剑,变成三头六臂后,又拿着砍妖刀、缚妖索、降魔杵、绣球儿、火轮儿等宝藏,和《封神演义》大不相同。
只需了解一点释教常识就不难发现,《西行记》里的哪吒更有释教的底色。这榜首件法宝斩妖剑和第二件法宝砍妖刀,应与释教中毗沙门天王的“持物”(指神像所持的标志身份的法器)有关。
第三件缚妖索,应是源于四大天王里西方广目天王的“罥(juàn)索”。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,在我国民间常常和多闻天王(即毗沙门天王)混杂(拜见柳存仁《和风堂文集·毗沙门天王父子与我国小说之联络》)。而这条罥索很可能起源于广目天王的猎人原型,是用来捆猎物的(拜见白化文《汉化释教与梵宇》),《封神演义》里的压龙山拘留孙和《西行记》里的幌金绳都和它有脱不开的联络。而这件缚妖索到了《封神演义》里,就变成了能够缠卷人的混天绫。
第四件是降魔杵,尽管不是什么稀罕法器,但释教布景更稠密,而明代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记载的哪吒故事,正是说“取父坛降魔杵”,杀死了石记娘娘(即后来的石矶娘娘)。这把降魔杵原本在天王手里,是一件释教法器。
咱们现在所熟知的哪吒都是三头六臂,但《封神演义》中的哪吒曾有过“八臂”的形状,多拿了一对“阴阳剑”:
太乙真人传哪吒隐现之法。哪吒大喜,一手执天地圈,一手执混天绫,两只手擎两根火尖枪,一手执金砖,还空三手;真人又将九龙神火罩,又取阴阳剑,共成八件武器。
实际上,在释教密宗中,许多神像都是三头八臂,但我国民间却倾向于以为一个头必定配两个臂,因而哪吒首要以“三头六臂”的形象示人。《封神演义》的作者由于混杂了哪吒的形象,为了给“三头八臂”凑武器,才设置了两把阴阳剑——这两把阴阳剑从来没有用过,便是个铺排。
风火轮的演化史:哪吒与道教火神的根由
《西行记》里,哪吒的第五件法宝是绣球儿和第六件法宝“火轮儿”,则表现了道教的影响。绣球儿在元杂剧里,专用来装克服的妖魔,此外宋代茅山道法中有一种“哪吒火球咒”,可宣布火球伤敌),好像也和这个绣球儿有点联络(拜见宋代洪迈《夷坚志》“程法师”条)。并且这时的哪吒,现已被列入了“茅山正法”的神将序列,阐明现已道教化了。
至于《西行记》里哪吒用手拿着的“火轮儿”,到了《封神演义》就变成用脚踩着的“风火轮”,而这恰恰是道教图画中常见的元素。
在道教传统中,火神华光天王、护法神王灵官等其他雷法神将,脚下无不踩一个轮子形状的东西,相似于今日的滑板、平衡车或许暴走鞋。这个轮子形状的东西,通称为“火车”,几乎便是道教雷法神将的“标配”。
而《封神演义》里还有一处耐人寻味的细节,足可佐证哪吒风火轮与道教“火车”的联络。伐西岐的张桂芳长于呼名落马,只需喊:“某某还不下马,更待何时!”这个人就会魂不附体,跌下马来。可是哪吒不怕,由于他是莲花化身,没有灵魂。在新近的版别中,张桂芳喊哪吒的原话是:“哪吒还不下车,更待何时!”后来的版别都改成“下轮”了。其实“下车”这个细节,正反映了其时的作者和读者,都认同哪吒踩的风火轮其实就相当于火神或雷神脚下的“火车”。
这“火车”或“火轮”,在道教火神华光天王的故事中写得更具体。元末明初的杂剧《西行记》里的华光天王:“火丹袖五百,火轮踏一双,火葫芦紧缚师旷,使离娄拖定金枪。”而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里华光马元帅的列传则记载:“生下三日能战,斩东海龙王以除水孽;继以盗紫微大帝金枪……乃授以金砖叁角,改变无边。遂奉玉帝敕,以服风火之神,而得风轮火轮之使。”而在以华光为主角的《南行记》(明代中篇神魔小说)里,华光踩的风火二轮是克服了风火二判官所得。所以,火轮和火车,都和道教神将联络严密。
理解了这个道理,咱们再去调查一下哪吒的火尖枪,就会发现,在任何一个华光天王的传说中,金枪(或火枪)和火轮相同,是他常用的法器。因而,就法宝而言,哪吒承继华光天王多一些。故事上,华光和哪吒都闹过东海,就不好说二者有何先后联络了。
《封神演义》里哪吒的另两件法宝金砖和九龙神火罩,都是归于道教火神的法宝。至于哪吒最开端被赋予的法宝天地圈,应该来自于《南行记》里记载的“红花紫金圈”,但再早的来历就难以追溯了。
(原标题: 哪吒的法宝从何而来)
来历:北京晚报
流程修改:TF018